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教堂

 

拜占庭帝国,即东罗马帝国,指的是罗马帝国在公元四世纪分裂之后,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12年夺权成功后,为了向东拓展罗马帝国的影响,于公元330年5月11日正式迁都拜占庭,改名为君士坦丁堡,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。

公元325年,君士坦丁大帝首建圣索非亚大教堂,6世纪中又由查士丁尼大帝再建,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,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,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,它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代表性建筑。

 

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建筑,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,前厅有600多平方米,中央大厅则达5000多平方米。主体呈长方形,东西长77.0米,南北长71.7米。中央穹隆突出,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,前面有一个大院子,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,末端有半圆神龛。

 

中央大穹隆,直径32.6米,穹顶离地54.8米,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南北18.3米、东西7.6米宽的大柱墩上,以抵挡大穹顶的南北侧推力。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。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采光窗洞。

教堂内部空间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,大教堂内墙上有天使杰布拉欣的巨幅油面,它向教徒们描绘了天国幸福、安详而和平的景象。装饰地板、墙壁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,柱头、拱门、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,圆顶的边缘是40具吊灯,教坛上镶有象牙、银和玉石,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,祭坛上悬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,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福的画像。

 

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,在空间上,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,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,而是以拱门、扶壁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,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,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。

教堂主体为长形,内壁除了各种雕刻之外,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装点铺砌。当朦胧的光线由穹顶下鼓座的一个个小窗洞中洒进幽暗的室内,景象斑斓而迷离。

点赞(0)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