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时间:2008年
正东创意产业园区即原751厂,位于北京大山子,毗邻著名的798艺术区。这里曾经是生产供应区域燃气动力的工厂,随着新一代炉区生产线投入使用,原有的老炉区生产线已成为历史。其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被这些设备和建筑物记录下来,成为厂区生产的历史见证和教科书。同时,也由于这种发展变化,新的产业和新的功能也开始慢慢进入。在这种背景下,我们于2006年开始了对751厂的改造设计。
在改造过程中,通过一系列实践,逐步总结出一下几条设计理念。
一.再生产
最初的改造集中在整个园区最老的一片炉区。原来是作为生产燃煤动力使用,而如今也已停用,面对这片炉区,我们的态度是:让这一厂区历史环境文脉继续延续下去,并赋予当下应有的新的生命力和价值,延续这些硬件的生命,完成环境文脉的转换,从而将原有工业业态下的生产区域转换成新加入业态下的产物。
我们提出“再生产”,它是平行于老工业环境的新锐创意设计,是伴生于老环境之上,互相利用的新元素,同时生成新的感觉。其具体手法分为:降解,蜕变和分解三种。
1.降解
在针对老炉区的保护与处理中,以工业语言的纯粹性和材料自身性格的回归为艺术线索,老炉区地面铺装、材料选择褐色的铁矿石,这些石头从粒径分成300mm到30mm不等,从罐体向广场从大到小排列,与罐体色调上机理和形态等方面呼应的同时,表达出金属回归自己本性的历程和意愿。而矿石所处的状态或许也寓意着某种新生力量。
2.蜕变
尊重原有的工业生产形式,并在其基础上,结合新的功能,运用当代手法转换,另其蜕变成新功能下的工业产物。例如在对于老炉区内设备的再利用计划中,将原有罐体的开口样式等比放大,使人们能进入罐体内部,将工业罐体蜕变成创意产业的休闲交流空间,从而完成再生产的转换。
在对新老自控楼之间的连桥改造中,将原来工业厂区连接空中生产动线需要的连桥进行蜕变,在尺度上满足人们参观游览停留,在形象上形成具有创意产业气质的再设计产品。
3.分解
将工业遗迹的元素从原来的生产线中分解开来,经过设计将其规划在特定地方,形成工业记忆的延续和新的趣味性景观。
这一理念运用在火车头广场的设计过程中:我们将老炉区淘汰的脱硫塔重新立于751入口的火车头广场上,使其成为区域的标志,也成为了火车头广场拍照摄影的绝佳区域。
二.区域整体开发策略
在一系列的改造过程中,我们更多的遇到除建筑设计外的区域价值开发问题。老炉区、新老自控楼及连廊、动力广场、火车头广场、管廊带、15万立方米储气罐……随着每一部计划的实行和各区域主题特色的开发改造,区域整体开发的设想逐渐形成。面对包括798在内的更为广泛的大山子艺术辐射区,各种多元经营业态,商业活动,艺术演出体系开始逐步完善,随之而来推动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和进化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发掘有很多更有张力的空间,像有很大的厂房,这种空间很多人在里头出主意怎么改,我们理解应该从规划的角度调整周边的建筑密度和建筑指标,应该发挥老建筑最大的作用。这个大空间留下做成广场,重点保护,不要再动,适当调整周边的建筑指标,平衡这块土地的总体价值。保留大的空间,对于创意产业人来说,到这种空间体验尺度感的震撼,可能形成对人更大的影响。反之,如果把它改造成很多小空间例如变成办公室什么的,便失去了它的意义。真正发挥更大利用的是对一代人的观念产生一个影响,假设这个厂房就是留着的,周边原来批的是十层,能不能把它批成十五层。这个土地抽上去原来是算的多少,算得比方说十公顷,建筑密度我得指标调高,这个保护实际深层次上是政府行为和经济行为。如果将其设计成广场,在其中策划很多活动,这些活动产生最大的使用价值。要把它保留,保护。那这个保护它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,怎么保护的问题,保护一个是保护物体的本身,一个是这个事情本身的来龙去脉,甚至于它里头背景的一些东西,也要保护。
三.老工业遗产保护的文化属性
对于老工业遗产的保护是最大的实用。因为这样的构筑物越来越少,它是历史的见证,是一种城市景观,成为人们对工业时代的一种记忆。我国已逐步从工业生产向集约化经营发展过度,大的制造业迁往郊区,在中心城里留下的东西越来越少,如果把它当成一种文化或者社会变革去看,价值更大的是空间记忆。
对于老的东西,尊重这个环境的精神,体会和感受这个环境。局部调整,同时体现出原有场所的精神,把握一定的度,哪怕全改了,只要精神、场所感还存在就是好的改造。
给老的东西注入一个新灵魂可能有难度,但要把它保护好是最起码的。实际上保护就是保护它的灵魂和精神,不是保护某一个形或者说纯粹意义上的空间,保护要做到灵魂对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反应,让我们现有的人能和它进行某种交流和沟通。
直至今日,751厂的改造仍然在进行当中,而改造设计的理念与实践也在不断进行着。
文字及图片来源:主题工作室IDEA STUDIO